陳仁和建築圖說研究計劃 》 引言


本研究計劃由五位建築相關領域成員共同完成,透過判讀陳仁和建築師(以下稱CRH)4050張建築圖說建立分類系統,圖說內容主要為店舖公寓、店鋪街屋、校園規劃,少部分工廠、獨棟住宅、戲院與商辦混合大樓。最終我們以「店舖公寓」與「店舖街屋」兩種類型為主要研究分析範圍。經相關資料初步理解,CRH事務所作為曾經於高雄風光一時的建築事務所,其設計業務曾佔高雄建築師整體業務數量相當比例,甚至具備主導大高雄地區某一時間的建築生態的能量,雖然它們普遍被視為沒有或僅有少量「設計企圖」的案子,卻在戰後至八零年代高雄的都市住宅類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店舖公寓」與「店舖街屋」兩者並非被視為完全一刀兩斷的兩類,透過平面格局尺寸與結構系統的安排,亦出現公寓與街屋住居平面分布於不同樓層的混合類型。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研究發現,CRH那些膾炙人口,具有一定空間表現或建築語言表達的案子並非天外飛出,而往往透過這些案子的局部嘗試與累積,又或者是時序相反的狀況。我們設想,是否能夠透過這些偏向無名、大量且務實性的案子歸納整理,得以釐清在臺灣整體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CRH這類具備大量業務能力與創作能力並行的建築師,對於資本市場趨向與個人意志追求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抵抗與妥協之下的最終呈現。


分類與連續性
「店舖公寓」與「店舖街屋」兩類型皆有其普遍型的類型特徵可以歸納指認,它們佔本次研究判讀內容中大多數,甚至出現不同基地上套用同樣的平面配置。而數量相對少、個案式出現,且與普遍型有可相互參照作用的案子,我們將之歸納為「異化型」,異化型中基於異化的狀態與細節,分成「空間構成」與「結構表達」的兩大類,其「空間構成」之下則分成1平面格局、2剖面錯層、3樓梯、4場所參照。「結構表達」之下則分成1小梁表現、2扁梁與格子、3斷面變化。

普遍與異化兩型是基於分類方法下的相對關係。異化型有機會與CRH那些具備空間表現的案子(詳見「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建築展)相互參照指認,也具有深入討論的價值,此方法揭示建築師在案子間對於「連續性」的關注,連續於個案間的空間思考,也連續於長時間創作的一致或轉變。它們的異化性圍繞在建築的構成、結構、建築元素。偶爾具有強烈的空間感表達,但並非刻意為之,往往是基於某種非常務實的考量,例如各樓層的住居單元變化、錯層樓板或是外牆附加螺旋樓梯,多是為了滿足機能需求。這種不那麼具強烈表現慾望,基於理性判斷與務實出發,卻達到些許異質的空間呈現,我們認為比起很多刻意為之的設計表達更具魅力,我們稱之為在務實考量下刻意避免平庸的日常性。


結構表達置於前提
團隊於閱讀CRH的建築圖說時發現,不少案子是以結構系統作為回應空間使用需求為前提展開,而結構系統較為複雜的案子,常具有由CRH建築事務所內部完成的結構計算圖說。我們認為將結構表達作為某些案子的討論前提是CRH的案子特色之一。事實上,這樣的推論並不特別,從CRH於日本的留學師從結構設計名師的脈絡與不少案子具備結構性的表達與思考得以印證。在分類方法上除了偏向空間性的「空間構成」外,「結構表達」之下則區分幾種結構系統選用或是結構細節的變化。


重組的可操作性
【重組】章節是我們回應本研究分類方法的小結論。我們將前階段建立的分類方法視為CRH建築設計的空間修辭手法,即為1平面格局、2剖面錯層、3樓梯、4場所參照、5小梁表現、6扁梁與格子、7斷面變化,共計七種手法。我們於「店舖公寓」與「店舖街屋」兩類裡的「普遍型」中,挑出重複不斷出現的基本型,分別為【CCRH367-陳水圳等13人店鋪公寓新建工程】與【CCRH325陳仁和-張金雄等二人店舖住宅新建工程】,以兩兩隨機配對手法的方式變形基本型組成五種案例展示,亦可持續拼組變化,一方面用以檢驗本研究分類方法的可被執行性,而分類方法皆來自CRH對於機能、結構、場所、空間安排等建築基本條件的回應;另一方面嘗試透過這樣可操作性的設計結論,傳達本研究的類型觀點。



Rea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