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 WatchTaiwan 觀.臺灣 》第45期
十多年前的城鄉移動經驗中,我們不曾在兩個小時內一覽臺灣西部平原的景色,自2007年起高鐵全線陸續通車後,我們終於能以新的高度與速度觀看臺灣西半部的城鄉風貌。車窗外景致大部分的時候是非都市區綠油油的農業景觀,其間混雜巨型工業廠房與住宅,它們共同主宰了大部分的平原地景。
第一代家屋與第二代家屋
鄉村人造建築物中,我們對合院式傳統家屋與獨棟透天住宅類型感興趣,它們的型態和日常居住行為密不可分。我們將以土磚、編竹夾泥、紅磚構造的閩客合院式傳統家屋定義為鄉村「第一代家屋」,它們普遍為一層樓高;而將以加強磚造為主要構造,普遍兩層樓半的獨棟透天住宅定義為鄉村「第二代家屋」,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脈絡與性格。第一代家屋跨越二次大戰時期,其生活空間與格局和傳統文化價值有深刻的連結,一條龍、單身手、三合院、四合院甚至腹地更大的簇群都遵循著嚴謹的組織邏輯,宅院規模與裝飾細膩與否和家族的富裕程度有關,在七零年代本土文化論戰與鄉土民居調查的潮流下,陸續累積出不少珍貴的文史資料。第二代家屋則是六零年代美援影響下,臺灣經濟迅速發展,同時鋼筋混凝土材料與技術逐漸普及,鄉村居民憧憬於西式生活而自西方橫向移植的住居型態。不同於郊區或都會區的土地開發模式—在建設公司或開發商主導下,先有預售屋或成屋,再找尋買家,它們大部分由地主自地自建,卻也走進如同郊區街屋型住宅的泥沼中—建築類型的複製與仿效。不過當我們細細比對後,發現它們彼此不盡然相同,正立面上的彩色磁磚、西洋古典柱式雕刻的圓柱與窗台上的浮雕等建築元素的差異,都是居民表達對美學看法的方式,而隨著生活習慣與家庭結構改變,原來的空間漸漸不敷使用,居民搭建鐵皮輕構造物於原有露台、陽台與門廊等成為室內使用空間,不僅展現了新生活想像,亦造就五顏六色而持續變化的鄉村景致。
現代性是二十世紀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生活命題,它將全人類連結在一起,卻是種無法聚合的集合,破碎、短暫、混亂與變化取代了歷史的連貫性。而臺灣鄉村的現代性,恰巧透過一二代家屋的差異與並置,將生活型態轉變赤裸地展演出來。我們歸納這兩代住宅類型的特色,有一部分兩者隨著時間產生演替關係,第一代全部或者部分被拆除,新建第二代;另一部分則是在足夠大小的土地上鄰棟並置而存。兩代家屋不論演替或者並置,都代表著鄉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展現的一種建築文化現象,傳統的、地域的材料轉變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系統,漢儒禮教規範的空間格局轉變為西式鄉村生活的三房兩廳格局,斗栱上精雕細琢的圖騰轉變為花台欄杆上西洋柱式的雕刻,客廳中大電視螢幕亮光取代主廳堂內供奉神明祖先的暗紅光,乾淨明亮的衛浴空間取代陰暗狹窄的茅廁,系統廚具取代燒柴爐灶,陽光下光澤耀眼的私家車則成了曬穀院埕上重要的主角。
代溝空間
第一代家屋與第二代家屋各自擁有自己的正立面,並置在同一個地塊上而沒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組織邏輯往往和土地大小與臨路狀態有很大關係,第一代恪遵風水方位,與合院自身配置格局限制有關;第二代多半考慮汽車使用與進出行走方便,與道路關係密不可分。兩代住宅間共同夾出的空間我們將之稱為「代溝空間」,這空間小至幾十公分寬的夾縫,大致幾米寬的小廣場,居民為了增加兩代住宅的連結性與空間使用的便利性,往往於其間搭起鐵皮棚架,卻因為兩代住宅彼此在結構系統、高度與外觀差異極大,棚架在彼此相互遷就下,呈現一種臨時不穩定感,卻不得不為的構築姿態,恰恰忠實地反映了居民以功能為主、美觀其次的生活態度。
棚架下方的半戶外場所有時消極地被當成停車區、堆滿雜物儲藏區,有時積極地成為一個居民淋不到雨吹得到風、挑菜閒聊與鄰居互動的乘涼空間,隨著兩代住宅之間尺度的差異,它被賦予不同的使用功能與意義,並將室內活動延伸至半戶外,模糊了室內外原本一刀兩斷、過度清晰的性格。充滿活力的代溝空間雖然不在居民原居住計畫內,卻隨長期居住後逐漸出現,活絡了兩代住宅間消極而存的空間,成為住家的新活動場所。代溝空間是鄉村住宅文化突然遽變的產物,亦象徵兩種住居類型的極大差異與持續互動的過程。
邁向第三代家屋的可能
透過對常民住居類型的紀錄與歸納,我們得以理解一個地區的棲居狀態與流變,而兩代家屋與代溝空間的類型脈絡不只限於建築文化領域的討論,亦與鄉村長期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產業轉型、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與高齡化問題息息相關。經我們田調發現,目前鄉村居住者大多已年老,部分與晚輩同住,而與外籍看護同住由他們提供照護也不在少數。因家庭人口減少,不少臥室成為堆放雜物的儲藏空間,室內空間往往未被充分利用,與都市寸土寸金需高度利用的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然而,建築物終會衰敗,許多第一代家屋逐一汰換掉傳統屋瓦,以更耐用且施工快速的塑膠瓦取代,而第二代家屋混凝土材料逐漸接近五十年使用壽命,建築物本身因不少裂縫導致漏水的困擾。近年來,政府鼓勵青年回留鄉村,首要必須面對居住問題。我們認為在舊建築再利用的合理前提下,鄉村新住民若能整修一二代家屋並整合代溝空間,賦予更多與鄰里互動與活化區域的角色,將能為鄉村帶來新的生活模式與住居類型。